孙中山有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说明革命事业只有把握时势与潮流才能成功。“天时、地利、人和”中,为什么将“天时”摆在第一位?是因为时势在造就英雄的过程中最为关键与重要。对于字画投资者,道理是一样,只有把握好投资时机,就能成为大赢家。
“基本面”是利多还是利空?
政治稳定、经济增长、文化繁荣,是进行字画投资的基本条件。字画投资的突出特征是它的文化性和投入比较大,人们对字画艺术品的需求必然是在社会安定、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质条件得到充分保障以后才有可能产生,同时,只有社会安定才可能保证字画投资市场的运行不至发生太大的系统风险。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
日益提高,艺术品市场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投资渠道也得到了恢复、规范和长足的发展,人们对字画等艺术品的直接消费需求和收藏投资的需求也稳步增长,特别是随着艺术品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与海外市场的联系日益广泛和密切,中国字画作品的投资价值与投资功能日益显现出来并得到人们的普遍
认同和长期看好,艺术品市场日趋活跃与繁荣。应该说,现在是我国字画投资的历史最好时期。
长线买家:用时间换得利润空间
要分析和把握字画投资市场的价值动向与发展走势。字画等艺术品投资是中长期投资,而市场的运行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尤其是市场上对字画作品价值判断和需求偏好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投资的成败。今天的时尚,未必就一定是明天的热点;而今天受人冷落的作品,也未必就一直坐冷板凳。这就要求投资者必须独具慧眼,深刻把握艺术品内在的价值与市场运行的客观规律,不为一时的假相所迷惑,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决策。而成功的投资者更要独立潮头,弄潮艺海,引领风尚,稳操胜券。
一些高手买进某一名家字画后,通常会存放数年再抛出赚钱。这类投资者必须要有前瞻性,能够看准某位画家作品的市场潜力。如1997年上海拍卖行字画拍卖专场会上,有一张陆俨少鼎盛时期画给名中医张镜人的《万山红遍》,尺幅虽然很大,为四尺整张,但陆俨少仍用很细致的笔法绘制。该作品上拍时受到了各路藏家的追捧,最终被一藏家以24万元收入囊中。当时,有人认为这一价格偏高,可是现在有人愿出50万元收购此作,藏家却还不肯出手。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早些年有的藏家因为喜欢而买进李苦禅、王雪涛、黄胄、谢稚柳、陈佩秋等人的作品,10年过后,低价购进的这些作品涨至数万乃至数十万元,藏家也由此得到了丰厚回报。
准确把握字画作者在市场上的“炎凉”态势
字画市场上作品的价格往往受作者
的市场表现影响很大。往往某字画作者受到市场的认可并得到投资者追捧,他的作品价格必然稳步上扬。作者的知名度越大,市场对其作品的接受程度就会越高,投资价值也就会更强。价格的变化,既是投资价值的反映,是市场选择的结果,同时也是投资走向的重要参照指标。另外,还要了解和考察作品的市场成交量状况。具体地说,当某位字画作者的作品出现了价升量增的迹象,应该是投资入市的好时机。当然,更重要的是对时机的把握,更要注意整体把握和基本趋势的把握,寓时于势中,是为上策。
选准时机逢低吸纳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一些书画大师的作品价格相当低廉,如齐白石的作品每平方尺至多不过10元,老舍曾为了资助齐白石而花5元钱买了他的一个扇面;张大千的作品卖100元一幅;徐悲鸿的《松鹰图》1961年售价仅为230元,这在当时已是很高的价格了;傅抱石一幅画的最高标价为80元。至上世纪80年代初,这些大师的作品也没升到较高价位。齐白石的作品在香港市场上不过5万港元。可是,从80年代后期开始,特别是近几年,随着国家、企业和个人经济实力增强和社会观念的改变,中国书画中凡个性强、技艺精湛的名家作品,其价值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而日益显现出来。在我国香港、台湾及东南亚地区,名家作品价格如脱缰野马,一路飞升,一般都在几十万、上百万的价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