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嘉先生的《书学史》,由于右任先生作序,吕凤子
题签,于民国三十一年出版,填补了中国书法史的空白。我
心仪虽久,却一直无缘拜读。
近日,友人自内地书肆为我淘得旧版《书学史》一册,
大有相见恨晚之慨。据案抚摩,灯前展卷,竟久久未能入
寝。
祝嘉(1899—1995),名朝会,字乙秋,海南省文昌县清
澜镇溪田村人。青年时代离开故乡,负笈羊城,漂泊南洋。
抗战时期,辗转逃难于鄂湘桂蜀,万里萍踪,他以顽强的生
命,超人毅力,不移初志,呕心沥血,遍临历代碑帖五百余
种。四十二岁时,祝嘉发愤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书学史》。
此后,一发不可收拾,平生著述宏富,共计七十种三百余万
字,是我国书法碑学理论继清代包世臣、康有为之后的重要
代表人物,祝嘉因此名重海内外。
祝嘉先生的这部《书学史》,解放前后曾有多种版本。
我案头的《书学史》,是上海教育书店1947年首版本,三
十二开,封面有吕凤子行书题名。卷首有二序,一为民国
元老、书法大家于右任先生序,二为祝嘉先生自序。全书
共分十四章,上自唐虞以前,下至晚清末年。史料翔实,
搜罗详尽,不但有“史”之特征,而且具备通史的结构体
系,是中国书学史上的开山之作。
历代书法理论著作,汗牛充栋,不胜枚举。但总体内
容以书家评论、人物轶事和作品赏鉴居多,基本不具备通
史的特征与框架体系。而沙孟海的《清代书法篆刻三百年》
虽具备“史”的特点,但仅限有清一代,无法统括数千年
中国书法全貌,因此,祝嘉先生《书学史》的问世,具有
非同寻常之意义,它具有如下特征:
首先,它是一部记述自原始社会至清代末年的书法通
史。按惯常历史断代分类,每一朝代单列一章。同一朝代因
政权交替分立以及书风演变较大者另分而论之。如汉代书学
分西汉与汉;晋代书学分西晋与东晋;宋代书学亦内分北宋
与南宋。每一朝代均先有总论,再详列本朝书家,擅帖或擅
碑者,并无偏废。
其次,以记述与评论相结合的方法来编写。传统史学家
往往恪守“述而不论”之信条,因为据史记述容易,持理公
允评论困难是众所周知的。但祝嘉先生并不畏难,在编撰的
这部《书学史》时,以记述兼评论之方法,在每一章节前对
整个时代的书法状况进行全面阐释,间或穿插他个人的真知
灼见,并相应纠正书学史上的诸多错误。
再次,史料翔实丰富,罗列广泛细致。《书学史》所列
书家二千余人,引用书目五百多种,搜罗详备,不仅前无古
人,即令目前,诸多当代书法史学家仍无法企及。诚如于右
任先生中所言:“《书学史》取材甚丰,罗列亦详,有志于
书道者,手此一编,可免于搜检之劳:而于文字改良……之
今日,尤为需要。”
1990年,祝嘉先生的《书学史》被收入“民国丛书”再
版。我出生较晚,无缘列祝嘉先生门墙而当面请益,却有幸
于1985年祝嘉先生返乡省亲讲学时,亲眼目睹先生挥毫展墨
之神采。而今,虽时过境迁,但祝嘉先生对中国书法的贡献
以及《书学史》之价值,愈来愈为当代书坛所重视。“祝嘉
对二十世纪中国书学的杰出贡献是多领域的,可以说缺少了
论述祝嘉书学思想及成就的二十世纪书法史乃是一部残缺的
书法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