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代书法 | 当代书法 | 书法组织 | 培训中心 | 校园书法 | 报刊书籍 | 网上商城 | 在线拍卖 | 书法常识 | 鉴赏收藏
论坛 | 书学理论 | 点击名家 | 老书法家 | 中青书家 | 小书法家 | 硬笔书家 | 书画展厅 | 赛事信息 | 江南扇艺 | 招牌题字 | 工艺雕刻
首页>>学术研究>>新闻
《兰亭》正解
日期:2008-1-9 22:09:37     来源:   编辑: 

 

     

 

《兰亭》正解


周汝昌

王羲之《兰亭序》神龙本

 

 

快雪时晴帖(唐摹本) 王羲之


    中华文化史三大恨事:一是王右军《禊帖》原迹的迷失,二是刘彦和《文心雕龙隐秀》篇的残而被人妄补,三是曹雪芹《石头记》之"后三十回"真本被毁而出现伪续。如今只讲右军的这绝作的若干问题。

    茧纸手迹既殉昭陵,世上所传,洵推唐摹本为"下真迹一等"的珍品,价重连城,关系吾华书史者至为重大紧要。唐摹本在宋元时代存者还为数甚伙,若加统计,可达"数十本"而未止。近世群推"冯承素本"为最胜,众口一词,似已"定位"。其实称名既不正确,品第亦不公允,均待核议。

    一、所谓"冯承素本"者,实无任何实据。因为,此名之由来,只不过是后人跋语中泛言唐初著名摹手的姓名时,罗列了四人,而将冯氏写在开头--这本来毫无任何"排榜定次"的用意与"依据"可言--比如与冯之同列即有赵模、诸葛贞、汤普彻等,哪儿会有"名次"可言?所以,假使当日那跋者随手将诸葛写在开头,那就会称此本为"诸葛贞本"了?依此可推:就也可称为"赵模本"、"汤普彻本"了?岂有此理乎?

    然而相沿至今,悟者少逢。是故,最妥当而无语病的定名法应即"还原"称之为"神龙(半印)本"。

    二、"神龙本"真的就是唐摹诸本中之首席而无可异议的?拙见以为未必即然。

    这个摹本很好,神完气足,通体无懈可击;是事实,无待争论;但它有一缺点,即:右军下笔回旋处,行笔使转处,斫笔峻驻处,收笔反侧处,其精微细致之迹,多被摹失。若与更佳本相较,便见其神采有所不及了。

    但是,这须具眼(有识辨力)方知。

    三、宋代两大书学大师,一为米元章,一为薛道祖。二人齐名,而犹互争"米薛""薛米"的次第--真乃书坛一大佳话,思之解颐。而此两大家,谁也没有提过这个摹本或推之为无上上乘。何也?

    米老最心折的是苏家所藏三本中的第二本。他的描述正是那些最细微的下笔、收笔等处的锋芒"细节"--即"神龙"本之缺欠不逮之点是也。

    薛公如何?他家以传拓《定武》为世盛称;谁知,他所藏的一件唐摹本极佳,也刻了石,并题五言诗一首。其中最关紧要的句意就是--

    ……

    文陵不载啟,

    古刻石已残。

    铭铓久自减,

    如出掘(拙字古通)笔端。

    临池几人误,

    讵识笔意完。

    ……

    这就有力地说明:北宋两大师不约而同地极端重视摹本所保存的原迹锋芒是否忠实?是多是少。这才是品鉴摹主(书学书识与技术)高下的一大标准。

 


    四、世人最不肯平心参鉴的两个佳本就是元人陆继善的翻摹唐本与明代翰林陈鉴所藏的一件唐本。--原因只是:一听是"元代"的翻摹,就不去细看笔法,先认定它不足论了。这是一种"耳食论",与目鉴无关了。

    至于又一听"明代"人藏本,也即生了轻视心。

    我举这两本,其水平绝不逊于"神龙"本,或且过之。其笔法胜妙,实超而上之。

    陆摹本的锋芒最存真,最具足,神妙不可言。陈则保存右军的"方笔"之迹远胜诸本。盖龙跳虎卧,非侧锋方笔不能至也。

    五、《兰亭》为何最为识者所重,视为瑰宝?我在《书法艺术答问》中早曾提出:《兰亭》是右军于行书中发挥侧锋行笔的最新高峰,是书法史上最大转关,无人能及其十一百一。

    徐邦达先生题我背临《兰亭》的《南乡子》一词,有句云:

    茧纸搨弘文(谓唐初太宗弘文馆中摹拓真迹),虎卧龙跳(平声)尚得真。抛却钟张章隶体--翻新!《要录》斑斑好细论。

    说的也正是此义。

    是故,《兰亭》实乃一大书法创新神品也。

    六、右军之作《兰亭》序,体制全从石崇的《金谷园集序》脱胎而来。其章法布置,亦步亦趋。识者知之,其谓《兰亭》为"伪文"者,盖不读书之过也。

    右军是一多情之人,哀乐至性过人,故不喜佛家"空"论,亦不赞庄生彭殇无别之说--重实际而反虚无。盖临河禊集,有支道林在,支乃高僧,尔时沙门宣说释典,必借老庄词义以比附之,为图方便也。

    是故,右军一序,句句言"幽情",言"兴怀",言"乐",言"得",言"痛哉",言"悲夫"……,莫不以性情感怀为第一要义,此正所以驳难空无之说也。而昧者不知晋贤思想流变之迹,乃妄谓此序为"伪"文,岂独惑乱书坛,亦思想文化之颠黑倒白耳。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编辑:zgsfw.net]

相关主题:


    
电话:0575-85871084 传真:0575-88646768 电子邮件:zgsfw@126.com 本站网络实名:中国书法网
中国书法网 著作权、版权声明 ICP:浙ICP:05015423号
Copyright 2003-2004 www.ltsf.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