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呼唤具有中国气派的艺术佳作
本报记者 张亚萌 余宁 邱振刚
在21世纪,当国际竞争的焦点从军事竞争、经济竞争日益演化为文化的角逐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和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在这其中,美术作品因其直观、因其丰富,成为塑造艺术的国家形象的重要工具。在全国“两会”上,众多美术界代表、委员就如何通过当代美术创作来塑造具有中国气派的艺术形象问题展开了诸多讨论。
用笔墨描绘中国图景
代表、委员们表示,当今国际呈现出令人震惊的文化价值图景:韩国凭借其优秀的影视作品和对传统文化的秉持,成为东亚儒家文化的重要代言人;美国通过电影、音乐等大众文化传播手段塑造了其英雄主义的形象,宣传了其普世的价值观。反观中国,还是缺乏能够直观反映本国民族精神与整体形象的精品力作。
这种状况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很多代表、委员都提到,在当今美术交流中,西方对中国的认识远远少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西方对中国当代美术的认识远远少于对中国传统艺术的认识,这客观上造成了美术交流的逆差状况。因此,波普、行为、观念、装置等一系列“西方式”的艺术创作形态成为当代青年艺术家竞相模仿的对象;同时,一些西方策展人利用想象的图像和题材中的中国信息来策划展览,致使外国公众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认识出现偏狭和扭曲。
鉴于此,用当代主流美术作品来提升国家影响力,塑造中国形象就显得至关重要。吴为山委员说,创作精彩的、具有中国气派的美术作品,对完整地展示一个民族文化历史,对培养教育下一代,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特别是向全世界传播中国精神,是极为有效的举措,这也是向全世界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它不仅是艺术形象的展现,更是中华民族国家形象的展现。曾成钢委员说,在国内条件日益改善、国际环境愈加复杂的新时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重建具有民族风骨和时代风范的艺术评判和价值体系,大举中国气派文化旗帜,增强中国文化艺术的国际影响力,是我们在经济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战略抉择。
创作打造中国气派
胡锦涛同志在八次文代会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中国美术界的代表、委员们认为,打造具有中国气派的作品是时代的要求。
他们认为,中国气派应该归纳为“中华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综合体现,中华民族大气磅礴、底蕴深厚、品味独特的文化气象”,其“积极健康、和谐兼容的品格,纵贯古今、吐故纳新的胸襟,横融中外、激浊扬清的气度”,看似过于宏大而难以抓住精髓,但其实就如尼玛泽仁委员所说,中国气派的产生可归结为一句话:真纯的创作。他说,艺术家在创作时不需要把“气派”的概念放在心上,只要贴近生活,真心创作精品力作,其作品出来的面貌自然会带有当代中国画家创作的中国气象。许钦松委员表示,中国气派这一提法不是风格上的总结,而是对民族精神的一种描述,它的指涉应是丰富多彩的,有宏大的主题性创作,也应该根据社会结构和审美的变化而与时代要求合拍。“我们要有挑战世界同道的勇气,更要有创作具有中国气派和国家形象的美术作品的信心与能力”,靳尚谊委员也认为,开拓中国气派,最需要的就是认真的创作。
文化战略意识还需加强
仅有信心与能力还不够,塑造国家形象要靠“走出去”的对外交流。代表、委员们认为,对外文化传播是一项系统工程,改变中国美术参与国际竞争力量不对等的现状,要求我们在对外美术交流上多做工作。
“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思考更多的,是如何将真正体现中国形象的优秀作品介绍到世界、与世界艺术领域形成互动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许江说,欧美发达国家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文化自尊与文化自信,十分重视并且懂得文化和文化资源的战略价值,有着向全国球推广、扩张和传播其文化的战略意识。在这种战略意识影响下,他们的国民尊重、信赖并且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本土艺术。研究他们的传播战略与方式,可以为我所用。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国家间的文化项目和大型展览,通过图书报刊、广播网络,通过艺术博览会和设立颁发美术类奖项来繁荣发展美术事业,打造中国美术新的国家形象,并提升在国际艺坛的话语能力。
吴为山委员说,在奥运来临之际,增强本土美术机构的品质,也不失为一个强化中国美术和文化建设的国际形象的良好契机。他建议建立肖像美术馆,通过在史学、美术学、文学、技术美学诸方面相融相通的综合效应,以肖像为主题的美术馆可以汇集中国历史上众多能够代表国家形象与民族精神的人物,观众们在参观这样的美术馆、博物馆时,可以享受到自己民族的精神创造,同时将这种类型的美术馆建成受大众欢迎、在世界上有较高口碑的公共文化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