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莫因楹联常识闹笑话
楹联与书法有不解之缘,一副楹联对仗工稳,声韵抑扬有致,再加上书法遒劲老辣,定会引起人们的共鸣与喝彩。
当我们在欣赏书法之美而叹为观止的时候,却为那些书写文词、诗歌的重复,传统的抄录诗词、对联现象的普遍性,以及不少人抄人之错、人错我错的现象而倍感心痛。让人们在观赏阅读其书法作品价值的同时却留有遗憾。
回看以往全国楹联书法大展,都屡屡有错联、病联充斥大展,甚至混进获奖者之列。如:“寒月笼烟树,寻梅溪水香。”此联中“寒”与“寻”,形容词对动词就算宽对,但“笼-烟树”或“笼烟-树”与“溪水-香”在结构上就无法相对,而“树”与“香”,也是名词对形容词。还有:“致虚极,守静笃”是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本就不是对联,也在对联大赛中获奖。还有楹联作品:“论船山先生……,卜衡岳胜地……”,是清末著名文学家、教育家俞樾为衡阳船山书院撰题的一副长联,却被书法作者不按对联字句对称的规矩创作,而以乱章之法书写,也获得一等奖。在全国历届楹联书法大展中的错联病联远不止这些。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这显然与评委也有一定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名人大腕也同样因不懂对联而留下笑柄,他们写的对联,无论优劣,都会被媒体称为靓丽的风景。甚至有些联让稍有点楹联常识的人一看就知道不符联律,连最基本的上联收于仄声、下联收于平声的初级常识都不懂。而这些名家的错又有谁来评说和纠正呢?由于名人“不按规则出牌”,误导了一大批人。然而,在书法和楹联专业报上刊用的书法家的楹联书法作品选登中,也时常出现书法家写的楹联作品不符联律的,也许是编辑认为他们是大书家,就无法因其错而对其拒绝,故而也就出现全国楹联权威的报纸上也有错联,并拿其当艺术精品让人学习,让人看了很难受。所以希望,凭着艺术人的良知和道义,大家都来审视自身,包括名家。
作为书法家,楹联知识的确算是字外功,然而这字外功夫的深浅,标志着一个书法家的水平高低。对于书法家来说,书写对联是不可回避的,暂且先不要求大家能自撰自书对联而不出错,但起码要能懂得一副对联的工整与否,如了解字词对仗、声律平仄等对联的基本常识,或问问懂行的楹联老师,就不至于在选用古人或他人对联时而弄出笑话,贻笑大方。
沈鹏先生曾致信孟繁锦先生说过:“楹联的诗学、文学性质,对传统文化是一大贡献,书法既是楹联的文字载体,又有独特的审美价值。”楹联因书法而彰显,书法因楹联而名世,两者互为表里,相互映衬,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如果一副不合格的楹联以书法作品的形式出现,闹出笑话的是写字的人。所以,要当一名合格的书法家,必须懂得楹联或撰写楹联及楹联书法作品的格式。希望我们的书法家,当然包括书法、艺术界的名家以及相关的评委们都来了解些楹联常识。作者:曾光明
(作者为福建省楹联学会常务理事、福州市楹联学会常务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