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历代书法 | 当代书法 | 书法组织 | 培训中心 | 校园书法 | 报刊书籍 | 网上商城 | 在线拍卖 | 书法常识 | 鉴赏收藏
论坛 | 书学理论 | 点击名家 | 老书法家 | 中青书家 | 小书法家 | 硬笔书家 | 书画展厅 | 赛事信息 | 江南扇艺 | 招牌题字 | 工艺雕刻
首页>>新闻中心>>新闻
略论《诗品》对《书品》之影响
日期:2008-8-29 16:26:37     来源:   编辑: 

 

 

    文学和音乐、绘画、书法等在基本的创作原理上也是一致的,诚如王夫之说:“明于乐者,可以论诗”,诗和乐“二者一以心之元声为至”(《诗译序》)。苏轼所谓“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张彦远说:“书画异名而同体”。中国古代诗论和书论在诸多方面存在着互通,很多文学理论批评的方法、体系、术语、概念、范畴被艺术理论批评所扬弃运用。钟嵘《诗品》对庾肩吾《书品》之影响正是如此。

    钟嵘《诗品》,历来被誉为千古论诗之祖。沈德潜云:“诗家品炙,始于钟嵘。”(《剑溪说诗》卷首)章学诚也指出,《诗品》乃“专门名家勒为成书之初祖也。”(《文史通义》内篇卷五《诗话》)作为体大义深的诗论集成,其在以下五大方面对《书品》产生了重大影响。

第一,品评人数

    《诗品》一共品评了多少诗人?按钟嵘自己的说法是:“百二十人。”《诗品序》云:“嵘今所录,止乎五言。虽然网罗古今,词文殆集。轻欲辨彰清浊,掎摭病利,凡百二十人。”但钟嵘所言“百二十人”,并不是确切的数字,而是约而言之。由于钟嵘自己没有说明具体品评了多少诗人,致使后世在《诗品》所评的诗人数目上存在分歧。

    庾肩吾《书品》共品评了多少书家呢?庾在序言中说:“求诸故迹,或有浅深,辄删善草隶者一百二十八人,伯英以称圣居首,法高以追骏处末。”然根据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书品》实际品评书家:上品十七人、中品四十八人、下品五十八人,计一百二十三人。
 
第二,创作动机

    庾肩吾在《书品》前言中写道:“余自少迄长,留心兹艺,敏手谢于临池,锐意同于削板。而蕺山之善,竟未增钱;凌云之台,无因诫子。求诸故迹,或有浅深。辄删善草隶者一百二十八人,伯英以称圣居首,法高以追骏处末。推能相越,小例而九,引类相附,大等而三,复为略论,总名《书品》。”由此看来,庾肩吾曾在书法创作上曾遭挫折,后经长期临习,不能进取,更难如意,于是转而研究前人作品。当发现前代书家中也有三六九等、水平不一的现象时,便分别编类,确立标准,立意专著,置名《书品》。这就是作者著书立说的用意和动机“傥后之学者,更随点曝云尔”。

第三,品第高下

    《诗品》的批评方法,最基本也是最明显的就是品第高下,《诗品序》指出:“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宾实,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均博弈。”

《诗品》率先以此方法运用至诗论之中,将汉魏至齐梁123位诗人分等列品,以诗人成就的高低,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11人,中品39人,下品72人,古诗算一个。“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

    庾肩吾《书品》自序有言“推能相越,小例而九,引类相附,大等而三。复为略论,总名《书品》”。《书品》中对书家的品类是这样:上之上:张芝 钟繇 王羲之;上之中崔瑗等五人;上之下:索靖等九人。上品计十七人。中之上:张超等十五人;中之中:魏武帝等十五人;中之下:罗晖等十八人。中品计四十八人。下之上:姜诩等二十人;下之中杨经等十五人;下之下:卫宣等二十三人。下品计五十八人。上中下三品九小品计一百二十三人。

    《书品》在评论当中,借鉴“九品中正制”首次引入九品论书,自成完整体系。当受前辈钟嵘《诗品》之三品论诗之启发。

第四,“尚自然” 的品评标准

    《诗品》作为一部具有战斗性的理论著作,其批判的对象,简言之,就是自南齐永明年间到天监年间所形成和流行的诗风即永明体。

    其一,破“永明”拘忌,畅 “自然英旨”。《南齐书陆厥传》:“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脁、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治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

    针对“永明体”的“文多拘忌,伤其真美”,钟嵘提出“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一言以蔽之,不可使声律妨碍诗歌本身的真美,“真”即“自然”,钟嵘批评齐梁过分讲求技巧的诗作,以汉魏充溢着“自然”生命力的诗为理想的作品。

其二,反“用事”,“补假”取“性灵”、“直寻”。南齐以来,文坛上流传着“钞书”、“隶事”的风气。这种诗风也正是钟嵘所要批判的。《诗品序》指出:“夫属辞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 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

    钟嵘评阮籍诗“可以陶性灵,发幽思”,刘熙载《艺概诗概》指出:“此为以性灵论诗者所本。杜诗亦云:‘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袁枚《仿元遗山论诗》亦云:“天涯有客太■痴,错把抄书当作诗。抄到钟嵘《诗品》日,该他知道性灵时。”(《小仓山房诗集》卷二十七)可见标举“性灵”也是《诗品》论诗主旨之一。

    在书法方面,东晋末年出现了“二王称英”的局面,以“二王妙迹”为旨归,是南朝的流风。齐高帝说张融书“有骨力”而“无二王法”,二王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妍”。王羲之的书法比起“钟张”已经“妍媚”,而王献之的“媚趣”更胜过王羲之,二王之间也有“质妍之殊”。正如陶弘景所言:“比世皆高尚子敬,子敬、元常继以齐名。贵斯式略,海内非惟不复知有元常,于逸少亦然。”宗尚王献之流媚书风是当时风尚,庾肩吾《书品》首次提出“自然”与“工夫”的范畴,并且更加推重自然之趣。

    《书品》 “上之上品”论张芝、钟繇、王羲之曰:“张工夫第一,天然次之,衣帛先书,称为草圣;钟天然第一,功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王工夫不及张,天然过之。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庾肩吾推重的“天然第一”的钟繇书法,有自然、古雅之趣。

    在文学艺术观念上《诗品》、《书品》同举尚古主义旗帜,推举“自然”之趣,批评过度的工夫与人工雕琢,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五,题材和文辞

    《诗品序》云:“夫四言,文约义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与流俗……嵘今所录,止乎五言。”自建安以下,五言诗已成为当时最流行的诗体。《书品序》云“求诸故迹,或有浅深,辄删善草隶者一百二十八人。”自汉晋以后草隶(正)书体至为流行。钟嵘取五言诗,庾肩吾取“草隶”体,皆选当时流行诗体、书体之一类而非包括全部。

    若再深入到文句的比较,则更见影响的痕迹。《诗品》评曹植:“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书品》评“上之上”张芝、钟繇、王羲之三人之书时则有:“若孔门以书,三子入室矣。”;《诗品》评王粲:“在曹、刘间,别构一体。”《书品》在评“上之下”阮研之书时也有相似文句:“阮研居今观古,尽窥众妙之门,虽复师王祖钟,终成别构一体。”;《诗品》评陆云、石崇、曹摅、何劭:“清河之方平原,殆如陈思之匹白马。”《书品》在评“上之下”的钟会时有很相似的文句结构:“士季之范元常,犹子敬之禀逸少。”《诗品》评沉约:“允为中品之第矣。”“允为”一词则更为《书品》泛用于九品各总评之末。

    从上所举数例,可见钟嵘《诗品》从审美趣味、品评方法、组织体例等诸方面,对庾肩吾《书品》均产生了不少影响。这也是诗论和书论相互影响、借鉴和渗透的很好的明证。

 

 


[编辑:zgsfw.net]

相关主题:


    
电话:0575-85871084 传真:0575-88646768 电子邮件:zgsfw@126.com 本站网络实名:中国书法网
中国书法网 著作权、版权声明 ICP:浙ICP:05015423号
Copyright 2003-2004 www.ltsf.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