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协主席沈鹏提出
艺术视角:繁荣发展书法要有新的战略眼光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日前来沪出席“文汇宣城杯全国书法大赛”获奖作品展,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对上海举办本次活动表示十分赞赏。他希望,上海作为在全国有极大影响力的城市,在书法界一定能够更多更好地融入全国,面向全国,对全国作更大的贡献。他呼吁:书法对于提高民族自信力,热爱祖国历史,加强文化凝聚力,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书法也面临着生存危机,要树立长远的观念,有新的应变之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沈鹏说,中国书法是独特的传统文化。从汉字诞生起就有了书法,汉字是书法的原始推动力。书法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到了现代社会,书写工具起了变化,硬笔代替毛笔。当代史上还有过一段时期,错把书法当成“四旧”,作为批判、打倒的对象。上世纪70年代后期,书法逐渐复苏。20多年来,书法事业在普及与提高两个方面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书法迎来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特殊的“书法热”时期。这种“热”主要是在专业圈内,年轻化和专业化在增强。而在圈外,书法一方面有不少的爱好者,经济发展又推动了市场繁荣;另一方面也在降温。据联合国统计,全世界现有1/4人口,即14亿人使用汉字,随着电脑打字和手机短信进入寻常百姓家,书写活动在大量减少,毛笔早已退出日常书写领域。人们看到的书法,一般局限在展览会上,少数报刊和街道牌匾上。街道牌匾一度曾以书法家的题字居多,现在用美术字,用电脑制作的“书法体”则多起来。我到日本、韩国去看,也有同感。作为审美对象的书法在青少年中淡化,源于大众的书法根基在削弱,削弱的程度与日俱增。至此,沈鹏谈到地方戏,说经济的现代化,区域文化的淡化,还有“语境”的变化,使得不少地方戏弱化,以至面临消失的危险。作为民族艺术之一的书法在热潮中实际上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危机。
沈鹏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书法也该有应变之道,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具体说来就是在书法教育、书艺创作和书学研究三个方面下功夫。教育是根本,是基础,首先要建立多层次的各种形式并存的书法教育体系。全面建立以中国书协为龙头的书法教育网络系统,除了小学教育,还要重视成人教育。当前全国已有40余所书法大专院校、研究单位培养高级书法研究、创作人才,今后还要创造条件,建立全日制“中国书法艺术学院”,与高校系统的书法教育部门合作,创办书法研究院,同时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业余教育、函授教育等书法教育网络,建立更多的书法培训基地以及创建100个书法之乡,书法教育应具有多种方式。要编写结合实际、生动活泼的书法教材,加强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人群的社会书法教育,从而形成稳定的日益深化的书法教学体系,培养和造就更多的书法艺术人才及其广泛的社会基础。
“此外,改善书法本体环境,繁荣书法创作也是重要方面。”沈鹏对记者说,我们要提倡以传统、创新、个性相融的多元化的书风为审美取向,在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喜闻乐见的书法艺术文化活动,不断完善各项书法艺术活动的申报程序,逐步营造综合谐调的宽松宜人的净化有序的书法发展环境和氛围。中国书协拟向政府财政部门申请专项奖金,启动20世纪书法大师精品抢救与收藏工程,通过研究、展示和出版等形式,推动书法多元发展。要集中力量办好已有的书法报刊,创办一批新的书法专业报刊。开办中国书协互联网络,创办“中国书法出版社”,利用国家有线电视数字化平台工程开设书法电视频道,早日建成集收藏、研究、展示和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国书法艺术馆”或“中国书法博物馆”,从各个方面促进书法本体环境步人良性循环。
沈鹏认为,为了使中国书法可持续发展,既要重视“硬件”,也要十分重视“软件”。要使全社会愈来愈多的人懂得什么是书法的美与不美,高雅与低俗,要从文化、审美、社会、经济等多方面认识书法的价值,从发展先进文化的立场,从深层次上全面理解书法的价值观。书法家特别是专业人员自身如何提高思想、文化、艺术素养十分重要,要有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感。
沈鹏透露,由中国书协参与推动的在中国美术馆基础上扩建的中国书法博览馆预定在2007年完成。中国的书法艺术工作者还要加大书法艺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力度,加强书法的国际交流,让世界了解中国书法艺术的特点和优点,并通过中国书法宣传中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