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绍兴著名书法家祝人良将刚刚写就的书法作品———“永远的雷锋”给南京市溧水县琴音新村一位名叫赵明才的老人寄去。这幅饱含着崇敬和爱戴之情的作品,将通过邮递员送到一位与雷锋一起被树为标兵,后又一直在宣扬和实践雷锋精神的老人手中,同时也带去了浓浓的绍兴文化,从而圆了老人的心愿。
他和雷锋一起被树为标兵
1960 年11月,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召开政治工作会议,邀请两位基层代表作报告,一位是工程兵某团汽车连战士雷锋,另一位是工程兵某团教导队排长赵明才,两人都被树为标兵。此后两人经常保持书信往来。1962年8月16日上午,赵明才突然接到了雷锋8月15日上午因公牺牲的消息,上级安排他作为雷锋的生前好友,去参加公祭大会。他带着花圈、挽联,连夜从旅顺赶到抚顺。那一天,赵明才在雷锋的灵柩上撒下一把土,决心用毕生的实践来宣传雷锋精神。
后来,赵明才先从东 1960北调到西南,又从野战部队调到人武部,担任溧水县委常委、人武部政委。1964年他任连队副指导员时,带领一个班和“雷锋班”一道在北京参加全军比武,表演的“应用地雷”技术受到军委领导的称赞,荣立集体三等功,他个人被评为一等优秀教练员。
雷锋精神的忠诚实践者和传播者
1986年,赵明才从南京军分区退休,当上了溧水县关心下一代协会副主席。尽管没有任何报酬,但他却乐意去做。为了让雷锋精神代代传下去,赵明才购买了《雷锋的故事》、《雷锋日记》等书籍1200多册送给别人,并到部队收集资料,编写了80多万字的讲稿。他在省内外的农村、学校、工厂、机关、部队、监狱作了1580场报告,听众达90多万人次。“我给自己订了规矩,外出报告不要车子接送,不吃请,不要任何报酬,近的骑自行车,远的挤公共汽车。”因此,他每年的工资在旅费上要花去三分之一。赵明才在战争中留下了累累伤痕,为此先后切除了胆囊、阑尾和右肾。在做右肾切除术前,家属已经签了字,他突然想起江北浦口的一个空军部队邀请他去作报告,于是拔掉吊瓶,让女婿搀扶着赶到部队,去把报告作完。赵明才还组织了一个学雷锋小组,六年如一日照顾一对长年生病的老夫妻。
对绍兴文化情有独钟
赵明才的战友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是浙江人,所以也经常到杭州等地作报告。他作为南京市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南京市关心下一代协会副主席,在被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后,其事迹也感动了很多浙江人,浙江省关工委主任王跃亭还送给他“长松不老”的题词。他对浙江也充满了感情,特别是对绍兴的越文化,老人更是情有独钟。他告诉记者,他在上世纪90年代到过绍兴,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一直非常憧憬绍兴这个秀美的地方。从此以后,他一有机会,就找一些有关绍兴的宣传资料,还叫他那在研究历史的博士生女婿打开网络,在网上找绍兴的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剪辑后,汇编成册。
前不久,他在网上看到了绍兴一位著名的书法家祝人良也是从部队转业的有关资料后,对祝人良“雄俊奇险、潇洒飘逸”的书风很是敬佩,并专门写下一信。他在信中说:“我们都是军人出身,我非常敬重您文武双全,德高艺高,也非常喜爱您的墨宝,敬请书写一幅,永作留念。”祝人良也为老人那高尚的情怀和品德所感动,很快就写好了一幅饱含敬意的作品:“永远的雷锋”。
(本报记者 吕福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