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德
曹学德,字逸夫,号大别山人,男,汉族,河南光山人,1947年出生,1959年从军,济南军区联勤部原政委,少将军衔,2001年退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孔府书画院名誉院长、国际东方书画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师从碑帖,追求魏晋书风,先后在济南、郑州、南京、北京等地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精选200多幅作品出版了《曹学德书法作品集》。多幅作品在日本、韩国、德国、香港、新加坡等地展出,有的在国内、国际获奖,被多家艺术单位收藏。被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等艺术单位授予“世界杰出华人艺术家”荣誉勋章,被中国收藏学术研究会和世界文化艺术鉴定中心授予“当代中国书画收藏市场最具收藏价值艺术家”荣誉称号。2006年至2007年,与深圳市红荔书画馆合作,以“书画搭台,将军唱戏,爱心企业家买票,革命老区人民受益”的方式引资60万元,为大别山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沂蒙山老区腹地沂南县各捐建一所“将军希望小学”。
虚怀若谷 厚德载道
——曹学德先生书艺浅析
慰明宽
古人云:“兵者以武为精,以文为种。”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文的极致发挥,也是武的最高境界。曹学德先生是一名军人,而且还是一位将军。他以军人的品格和胸怀,师法自然造化,悟民族精神之真谛,在工作、生活中把书法艺术的探索置于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始终保持着严肃的创作态度和执着的求索精神,借笔墨写精神,借笔墨抒胸怀。毋庸置疑,这种执着的艺术追求和顽强的进取精神,正是他的书法向更高境界迈进的源泉。
戎马一生的曹学德先生,书艺卓著,大器晚成,这不是书香门第的氛围给他的熏陶,也决非机遇使其一蹴而就。50岁时,他在国防大学上学期间,对书法艺术的酷爱更加痴迷。军旅工作的繁忙是可想而知的,在难有整块时间临池的情况下,他就在工作、学习的间隙里潜心读帖、摹帖,流连于笔情墨韵之间,几达废寝之境。
通观曹学德先生的行草书,与时下书风截然不同,他执意追求浑然之美,将所学的碑帖熔于一炉,以碑为筋骨,以帖为血肉,逐渐形成劲健峭拔、大气儒雅、雄厚豪迈之书风。从他学习书法的进程看,他在打下良好的传统根基后,很快放弃追求形似的阶段,着手碑与帖的交叉练习。在他的作品中,有明显的汉碑和北碑相融的痕迹,用笔方圆兼施,线条刚柔相济,显示出少有的弹性和力度,使人感受到跳跃性和动感;结体则能从北碑化出,欹正顾盼,俯仰离合,擒纵收敛,可谓意趣横生;分行布白看似随手拈来,又最见经营的苦心。多则一行数字,少则一字独立成行,在自由的裁割中,时纵时横、时聚时散、时急速时缓迟,可见将军娴熟的控笔技巧。其书无论是巨制佳构还是尺短小品,字里行间处处充溢着直率、朴厚、开张的气象,散发着一种浓浓的儒道相揉的哲学意味。
曹学德先生不但对传统认识深刻,而且尤其通过对传统文化中诗词、文史、美学的研究,不断净化和升华了自己的书写实践。他确信传统的底层里有着无比丰厚的养分,只有锲而不舍、勤奋耕耘才能获取大量的滋养。他曾反复临习《石习铭》、《石门颂》,后又间以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分别取其“趣”、“韵”、“姿”;临写《毛公鼎》,间以张旭、怀素,取其狂放不羁,其书风的除悟性与功力因素外,还来自于秉性与取法,用他自己的话说,这是一个在长期求索中发现自我、把握自我的过程。
文化的积累是漫长的,书法艺术的追求永无止境。曹学德先生书法的异军突起,一时间赞誉之声不绝于耳。面对成绩和荣誉,他依然虚心寻师访友,孜孜不倦地学习,不断进取,向书艺的高峰继续攀登。